人民網頭版頭條:憑借先導式創新,山河智能讓“中國制造”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
媒體聚焦
近日,人民網發布題為《湖南:全力打造“三個高地”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道,其中,在“制造高地先進制造業發展‘砥礪前行’”版塊,山河智能作為湖南先進制造業的典型,受到關注與報道。
以下為相關報道——
“十四五”開局之年,三湘大地,勇開新局。
制造強省,湖南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強產業項目建設,培育壯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科技興省,湖南著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以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開放富省,湖南著力擴大國內、國際朋友圈,主動融入國家大戰略、實現經濟“雙循環”,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批示指示結出的累累碩果。
湖南將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立足中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區位,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一帶一路”的重要腹地。
山河智能的“智慧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制造高地
先進制造業發展“砥礪前行”
大年初六,在湖南長沙山河工業城內,機器已經開始運轉,生產車間的工作人員或組裝硬件、或調試設備,自動化的組裝“接力”讓每道工序都能更快速精準地分解到每個工位,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相比傳統制造方式,山河智能的“智慧車間”內,自動擰緊機、底架翻轉機、自動加油機等智能設備大顯身手,加上強大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得機械“生產節拍”由以前的每臺70分鐘壓縮到每臺30分鐘左右。
而這只是山河智能堅持自主創新、構建先進裝備制造業智慧之路的縮影。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山河智能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加碼自主創新、下苦功夫攻克“卡脖子”問題的同時,放眼全球,全力推動制造業在做強做優的基礎上做大規模。
2022年初,山河智能就以“先導式創新”和差異化發展交出了令人滿意的階段性答卷。
兩款“世界之最”——世界最大旋挖鉆機、世界最高全液壓履帶樁架,以及兩款“世界首創”——引孔式靜力壓樁機、大直徑植樁鉆機發布亮相。
發布會現場,一臺臺超級裝備一字排開接受“檢閱”,一款專為超級工程而生的超級旋挖鉆機成了現場“明星”。
山河智能中挖裝配車間(人民網 吳茜薇攝)
工程師介紹,這款旋挖機整機立桅高達40米,最大鉆孔直徑可達7米,鉆孔深度超過170米,不僅能滿足超大直徑深孔嵌巖成孔的要求,且可應用到跨海大橋等工程的樁基施工中。
除此之外,立桅高度達62米,世界最高的SWCH980-260M全液壓履帶樁架、SWPD280大直徑植樁鉆機,以及被稱為“預制樁施工革命性產品”的ZYJ1260BK引孔式靜力壓樁機等超級裝備,正以高大的姿態釋放著強大的創新動力。
山河智能憑借強大的先導式創新能力,以及地下裝備制造的突出技術實力,讓“中國制造”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贏得行業內外的充分肯定。而這,離不開湖南奮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決心與信心。
2021年以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開展專題研究,做出全面部署,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出臺了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支持先進制造業供應鏈配套發展、加快“五好”園區建設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緊緊抓住22條優勢新興產業鏈,由省級領導任鏈長,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擔任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鏈長;龍頭企業擔任鏈主,領航鏈條企業補鏈強鏈,推動產業呈集群化發展。
同時,堅持規劃引領、明晰發展路徑,提出打造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等三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等三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大力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以此構成“3+3+2”的現代產業體系。
目前,湖南制造業已從基地向高地邁進。2021年上半年,湖南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7%,制造業稅收增長19.9%,制造業利潤增長30.3%。其中華菱鋼鐵、中聯重科凈利潤分別增長84.4%、20.7%,三一重工利潤突破100億元、躋身福布斯全球500強,鐵建重工在掘進機行業綜合競爭力、營收利潤率全球第一。長沙工程機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兩大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最大開挖直徑盾構機等一批重大技術和產品的誕生,更是為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本文轉載自山河智能裝備公眾號,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