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精品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av无码喷奶水糖心al-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相關欄目
新聞資訊 >>
合作媒體 >>
展會知識 >>
當前位置:首頁 >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2)

本期“愛安海”題字人

吳華春,安海人,現任興業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經濟師職稱,是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副會長、省政協委員、泉州市人大代表、晉江市人大代表,2003年-2020年連任福建省晉江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獲“慈善世家”榮譽牌匾 ,2016年受邀《中國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擔任第一屆委員會主席,2017年獲“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2018年被中國皮革協會評為中國皮革行業30年“功勛人物”、2019年獲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授于的民營企業家“特約研究員”稱號。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3)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4)

安海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召開

2020年 安海實現防疫和發展雙勝利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5)

安海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6)

疫情防控實現“零輸入、零感染”,工農業總產值超500億元、增長12.89%。不平凡的2020年,晉江市安海鎮全鎮上下合力奮戰,交出了一張“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的成績單。

1月27日,安海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召開。

安海鎮黨委書記張健龍主持會議,安海鎮鎮長陳進福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安海鎮堅持“晉江經驗”引領,全力落實“六穩”“六保”要求,聚力推動“落實高質量趕超、更高水平全面小康、重大賽事舉辦”三大任務,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深化拓展“小城市”試點建設,統籌推進產業、鄉村、名鎮“三大振興”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是安海創新突圍、砥礪奮進、跨越發展的五年。回首“十三五”,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安海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千年古鎮” 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邁出堅實步伐,為“十四五”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報告》提出了2021年和“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發展目標:2021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工農業總產值增長7.5%;爭取到202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

會議號召,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晉江市委、市政府和安海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鎮人民,朝乾夕惕、艱苦奮斗,全力以赴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奮力書寫“愛安海、建安海、興安海”的時代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7)

2020年成績:工農業總產值509億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6)

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9.31億元,增長12.89%,其中規上工業產值400.97億元,增長11.72%,財政總收入17.16億元,增長5.73%。榮獲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省級先進集體,工作績效考評位列全市鎮街第一

疫情防控科學有力

01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迅速應急響應。建立戰時指揮體系,率先設立鎮級健康管理中心,1256名鎮村干部、公安干警、基層網格員聞令而動,日夜堅守,迅速構建起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利用“大數據+網格化”,拉網式排查13749人次,核酸檢測8932人次,集中隔離觀察9961人次,快速阻斷病毒輸入風險,實現“零輸入、零感染”

廣泛發動群眾。廣大安海人迅速響應,延長假期、推遲復工、錯峰出行,落實個人防護。2000多名志愿者主動請纓、奮戰一線,3名安海籍白衣天使出征援鄂。社會各界捐資捐物超5500萬元,大批企業緊急轉產防疫物資,構筑了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群防群治網絡。

及時轉戰常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慎終如始精準防控。率先出臺復工復產“十三個一”服務清單,4個現場復查組協助1102家企業快速復工,9個聯合工作組現場指導“五小”行業有序復市,“一校一案”護佑近5萬名師生錯峰復學,76個大規模人群核酸采樣點、158次應急演練有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經濟社會秩序迅速有序恢復。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9)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02

強化政企攜手,開通“政策+服務”雙車道,精準施策解“五難”,危中取機穩住經濟基本盤。

精準幫扶企業。425名政策聯絡員“一對一”指導企業用好紓困政策,8場“云招聘”“云培訓”解決用工1.2萬人。累計減免企業稅費1.1億元,爭取上級紓困資金4.2億元,幫助企業轉續貸150億元,經濟快速回穩向好。

有效融入內外循環。組織237家企業參加產能對接、線上展會,建設閩南智造工坊直播產業基地,直播推介安海優勢產業,助力企業拓展線上市場。恒安集團被授予“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盼盼食品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官方贊助商,晉工機械輪式叉裝機獲評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力綠食品出口額增長10%

積極擴大逆周期投資。68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安海基地加快建設,搶灘布局新基建新經濟,金暉、煒興等5家企業簽約落地,閩投電力儲能電站等14個項目建成投用。龍頭企業紛紛加大創新投入和人才引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36,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新增61人9機械企業與中科院裝備所達成產學研合作,研發成果落地27項,興業皮革在全市率先設立首家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0)

城鎮品質持續提升

03

完善城鄉規劃。全面梳理安海發展脈絡,優化完善古鎮保護規劃,完成赤店、前湖等5個試點村莊規劃修編,上下游規劃有效銜接。

提升城鎮建設。道路交通持續優化,改造提升深安線、橋山路、養正大道等5條重要通道,道路“白改黑”超10萬平方米,上悅城、六角亭等4個交通節點完成改造。城鎮配套加快完善,新增城鄉公廁6座、公園綠地8.79畝,世中運比賽場館少體校建成投用,5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提升,安平自來水廠與市自來水公司實現互聯互通。

精細城鎮管理。深化城鄉環境整治,完成“三拆一清”5000平方米,整治裸房133宗,龍山寺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快速推進。扎實落實文明城市復查整改,擴大垃圾分類試點,處置市容環衛問題4000多個,農貿市場、學校周邊環境明顯提升,攤點經營、交通秩序、共享單車管理不斷規范,城鎮環境更加整潔有序。

深化生態治理。12條污水“斷頭管”、27個農村生活污水工程建成投用,流域水面及周邊保潔市場化服務全面實施,河湖“清四亂”行動強力推進,高壓打擊環保違法行為。累計拆除違章搭蓋8宗,取締后蔡洗砂場,立案查處違法企業10家,治安拘留3起,刑事拘留1起。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1)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04

發揮頭雁效應。新增泉州、晉江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5個,示范帶動全鎮超一半村(社區)參與鄉村振興創建活動,策劃生成建設項目55個、投資2650萬元,“瑤前—新店—上垵—壩頭”入選泉州市鄉村振興備選示范線路。

促進集體增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農地確權基本完成。外曾、前蔡等22個村完成股改量化和經聯社賦碼登記,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面超20萬元,桐林、可慕村超百萬元,溪邊經聯社寶旺金屬制品公司順利投產。

改善鄉村風貌。啟動建設高標準農田4595畝,新增微景觀15個,修繕古建筑9座,桐林村榮獲市級“農村主干道綜合整治戰役”考評一等獎,新店村獲評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推進鄉風文明。全年簡辦婚喪喜慶活動捐款支持公益慈善累計達到1172萬元,下山后、前林村破除陋習陳規締結睦鄰友好發展鄉村。新店村、上垵村入選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2)

文化教育加快發展

05

加強文化保護。完成奎光閣修繕、石井書院布展提升。“安海水上掠鴨”列入泉州級非遺項目,新增晉江級非遺傳承人10名。《福建日報》《東南網》報道《安海嗦啰嗹:耄耋老人畢生的堅守》,獲得各界好評。

推進文化惠民。晉江市(安海)第五屆中秋文化節首創線上模式,“石井書院陳列館”“許集美革命事跡陳列室”開設線上3D全景展館,超10萬人次參與線上博狀元餅、燒塔仔、猜燈謎活動。創作南音、快板、閩南四句等防抗疫情主題作品83個。金磚傳媒文創作品“印象海絲”獲2020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銀獎。

優化教育供給。投入9000多萬元,新增優質學位1560個。養正中心小學新校區建設有序推進,淑惠中心幼兒園、苗苗中心幼兒園金沙城園區建成投用,第五幼兒園二期基本建成。培基小學、桐林小學、杏壇小學獲評省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3)

民生福祉顯著提高

06

扎實辦好1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超8成財政資金投入民生工程。

兜牢民生底線。全鎮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2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850人。發放保障金693萬元,“四幫四扶” 16戶家庭。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受益14人。實施計生“五大工程”,6998戶計生特殊家庭參保,補助養老保險金47萬元

擴充醫養資源。安海醫院與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深化合作,醫共體有序運作,在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滿意度調查位列泉州第一。4個鎮村敬老院加快建設,23個居家養老服務站日趨完善,“三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逐漸成型。

深化平安建設。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強基促穩”三年行動,深化“六守六無”平安創建。啟用“流動評理車”,“秀冬評理調解室”獲國家信訪局調研組肯定。全年累計化解矛盾糾紛 35 起、信訪積案2起。常態化推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堅自建房加工場所、人員密集場所、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小加工作坊等重點場所整治,累計排查房屋33783棟各類場所5951家,整改隱患問題9574個,查處“三合一”場所93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人。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4)

政務效能優化提升

07

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扎實抓好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及時妥善處置網絡輿情。加強輿論宣傳,支持媒體問政,《今日安海》上榜泉州微信影響力鄉鎮系列第一名。辦好17件人大代表建議,辦理便民服務熱線訴求事項1714件。改造提升鎮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平臺,承接上級下放審批事項,踐行“最多跑一趟”。堅持過“緊日子”,“三公”經費壓減46.91%。高質量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獲泉州市級肯定,老干部活動中心榮獲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對口幫扶、人民武裝、安全生產、防災減災、老干老齡、工青婦兒、信訪維穩、統戰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2021年目標:工農業總產值增7.5%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6)

2021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工農業總產值增長7.5%,規上產值增長7.5%,固投增長7.5%,財政收入增長5%。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以“晉江經驗”為引領,圍繞晉江市“四個年”行動和鎮黨委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扎實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大抓科技創新,提升產業能級

01

加快培育創新主體。落實科技創新優惠政策,推動規上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發明專利“三個覆蓋”,引導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新增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常態化開展科創成果對接,組織50家以上企業對接導入中科院、三創園等平臺技術成果,推動32項研發成果落地,提升機械裝備企業“再創新”能力。

02

強化人才要素支撐。實施產業技術人才培育計劃,建設安海機械裝備產業AI大腦,編制產業緊缺人才目錄,辦好人才服務活動月、安海“BO士”講堂、“有Ming堂”等系列活動,新增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70人以上。

03

盤活做優產業空間。清理盤活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100畝以上,完善中小企業創業園配套,啟動安平開發區、五金配件工業園改造項目,騰籠換鳥建設微工業園,為產業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的發展空間。

04

加速提升產業層次。推動盛達機械、和盛機械等12個項目開工建設,打造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推動食品、玩具等傳統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實施39個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7.34億元以上,加快全鏈條升級。謀劃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推動荔松新型材料等8個項目建成投產。加快數字賦能產業,引導企業對接SAP創新中心、華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8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數字化車間2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2家。

(二)狠抓建設管理,提升城鎮品質

01

拉開城鎮骨架。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優化交通規劃路網結構,做細廈漳泉城際軌道R1線、世紀大道南延至南翼新城科院路等重要通道前期工作,啟動安海東連接線延伸項目征遷,加速向南對接廈門輻射。

02

推進城鎮建設。抓好石東路、報恩路、內安路等4條道路改造提升,實施鴻江路等2條道路“白改黑”工程。抓好養正大道、少體校周邊、東連接線等5個重要節點兩側綠化景觀提升。實施橋山路口、寶輝路口、少體校等6個重要節點夜景提升,改造成功東路、恒安路等2條道路照明系統。建設5個街頭綠地,梳理提升安平橋景區、書展公園,營造微地形、小景觀,一旬一色打造精彩別致的風景線。全力保障世中運賽事舉辦,以最靚麗的形象迎接世界嘉賓。完成龍山寺周邊環境整治項目征遷,加快推進安置房建設。啟動東鯉老舊小區、中百套房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

03

做細城鎮管理。開展環衛保潔專項行動,強化市政設施養護,綜合執法整治城鎮管理亂象,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努力打造一個干凈整潔有序的樣板街區。主動融入市智慧城市平臺,建設“城市大腦”運營中心。實施智慧停車系統,新增300個停車位,緩解鎮區停車難問題。推動金沙城等3個小區成立業委會,帶動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深化“三拆一清”行動,鞏固城鄉重要通道整治成效。

04

加強生態治理。完善鎮級“智慧河長”管理系統,建立河道巡查、設施管護、污染排查等閉環管理體系。實施莊頭溪、外曾溪等6個河道整治項目,完成鴻江河道、侯厝溪等鎮區污水管網工程,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堅持勤查重罰、鐵腕治污,持續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共性問題整改,強化制革、印染、陶瓷等重點污染行業監管。全面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整治建筑工地揚塵,完善西畬鑄造企業及赤店閩南紅磚廠污染防治設施。

(三)聚力民生建設,提升民生質量

01

辦好1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積極回應民生期盼。

筑牢疫情防線。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要求,盯緊盯牢農村地區、進口冷鏈食品、境外輸入等重點環節,扎實做好排查管控。精準擴大核酸檢測范圍,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強化應急演練,提高疫情防控基礎能力。倡導在工作地過年,做好外來創業務工人員服務保障,過細排查返晉、入晉人員,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02

提升醫養質量。支持安海醫院創建三級醫院,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推動安海敬老院建成投用,西邊、后蔡、坑邊等村級敬老院加快建設,探索推進“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服務。規范治喪場所,建成投用第二安息堂。

03

強化社會保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59人次以上,技能勞動者比例提高6%以上。持續深化安居工程,“四幫四扶”16戶家庭,社會救助范圍向低收入家庭等邊緣困難群體延伸拓展。繼續開展“計生特殊家庭”關愛行動,為計生家庭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持續擴大新農合、新農保覆蓋面,大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慈善、扶貧救困,完善社會保障網絡。

04

優化社會治理。深化“強基促穩”三年行動,鞏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深化“六守六無”平安系列創建。開展信訪“治重化積”專項行動,確保信訪維穩形勢穩定。深化安全生產整治三年行動,持續開展房屋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專項整治,確保生產安全事故“四項指數”持續下降。

(四)聚焦農業農村,推進鄉村振興

01

做強現代農業。新建高標準農田1000畝,支持企業參與“三品一標”和GAP農產品認證,打響“晉江紫菜”“安海土筍凍”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

02

壯大集體經濟。指導各村策劃“一村一項目”,推動22個經聯社探索鄉村共享驛站、土地集體流轉、社區物業管理、村企新型合作等模式,推進市場化、規范化運營,力爭30%以上的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達50萬元以上。全面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實行農村集體資源資產定點落圖,提升“三資”監管智能化水平。

03

培育典型梯隊。推進8個省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實施50個以上示范項目,打造泉州市級示范路線。加快推進溪邊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全國工商聯 “萬企幫萬村”的晉江樣板。支持新店村、前埔村創建泉州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扶持桐林、安平、社壇等12個鎮級鄉村振興培育村,形成新的發展梯隊。

04

深化鄉村治理。做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組織3個村莊規劃修編。深化鄉村自治實踐,推行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等自治模式。深化移風易俗,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作用,推動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建設。深化農村法治建設,加大法律援助宣傳力度,推動法律服務向農村拓展,增強群眾法律意識。

(五)深挖古鎮底蘊,打響文教品牌

01

加快優質教育擴容。全面推行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建設2個學生心理輔導室,新建2個中小學自辦食堂,推進慎中綜合實驗樓、寶龍幼兒園等12個教育項目建設,力爭養正中心小學新校區、梧山中心幼兒園秋季建成投用,新增優質學位1850個

02

加強文化保護傳承。完成安平橋申遺點周邊整治,推動水心亭渡頭、白塔廣場、三里街下穿通道項目建設。改造提升安海非物質文化展示館,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加強古建筑甄別保護、修繕利用,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實施7個古街古巷古宅“微改造” ,進一步挖掘古鎮文化、梳理古鎮肌理、展現古鎮魅力,擴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影響力。

03

做優公共文化服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導48個文體社團規范運作,加強“安海題材”文藝創作,講好安海故事。推動鎮村文化設施共建共享,完成奎光閣教育布展,建成晉江市圖書館安海分館,建設“安海會客廳”、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推動線上線下融合,辦好“三大節慶”,擦亮特色品牌。

04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推動大馬戲團開業運營,啟動安平橋北部拓展段慢行步道、大盈溪慢道景觀工程,串聯安海古鎮、安平橋景區、大盈溪、田園風光,策劃古鎮徒步穿越活動,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讓更多人認識安海、了解安海、愛上安海。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回顧“十三五”:跨越發展的五年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回首“十三五”,我們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千年古鎮” 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邁出堅實步伐,為“十四五”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過去五年,是安海創新突圍、砥礪奮進、跨越發展的五年。

這五年,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累計實施290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投資達142.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從343.98億元增長到509.31億元,年均增長10%,規上工業產值從273.58億元增長到400.97億元,年均增長10%。紙制品、五金機械、食品行業產值均突破100億元。連續3年保持全國千強鎮第27位,連續四屆榮膺全國文明鎮,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鎮、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安海“政企互動”常態化機制寫入中國社科院“晉江經驗”新發展新啟示專題報告。

這五年,城鎮建設全面提速。新區建設、古鎮保護同步規劃推進,累計實施96個城鎮建設項目,建成海景灣、恒隆國際等4個現代小區,海東鴻塔片區群眾幸福回遷,上悅城、金沙城人氣集聚,商圈繁榮成型。內外交通持續優化,南環路、大深路、橋山路等4條主干道完成改造提升,6個重要路口交通得到改善,“兩橫三縱”路網格局日趨完善。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考評持續位列泉州首位。城鎮管理更加精細,“三拆一清”21000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網267公里、綠地公園1068畝。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有力解決洗砂場整治、傳統行業整合提升、違規畜禽養殖場退出、小散亂污加工點治理等環保問題。人民日報兩次肯定安海創新實踐,城鎮建設更加宜居宜業。

這五年,文化教育蓬勃發展。實施文化旅游三年行動,推進32個文旅項目,在全省率先成立鎮級融媒體中心、文創協會、文創園,出版《古鎮書香》《安海,未來與過去的橋梁》等22部安海題材作品,安平橋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列入泉州申遺考察點,“安海土筍凍”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元宵、端午、中秋“三大節慶”成為安海靚麗名片。實施教育發展三年行動,推進25個教育項目,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900個、中小學學位4900個,養正中學新校區順利搬遷,形成“一校三區”集團化辦學格局,優質教育向東加速拓展。安海教育發展基金會累計募集2.37億元,規模全省鎮級第一。“學在安海”品牌打響,崇文重教、耕讀傳承的文化底蘊更加濃厚。

這五年,民生質感更加厚實。辦成61件為民辦實事項目。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培育13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四幫四扶”142戶家庭,鎮級慈善協會累計籌集善款2.7億元,發放各類補助金超7000萬元,惠及困難群眾797人次。新建14個鎮級養老院、村級敬老院、居家養老服務站。安海醫院加掛市第二醫院牌子,文博科技樓建成投用,與福建醫科大學建立合作關系,成立全省首個鎮級醫療糾紛調委會,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深化“3+1”社會綜治模式,“打造全市治安最好的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別下降78.14%、64.70%。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展望“十四五”:現代鎮級小城市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的部署,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在“晉江經驗”的引領下,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融入“全市一城、一主兩輔、雙灣雙帶”發展格局,對接廈漳泉區域一體化,加快提升晉西輔城聚合度,建設泉州南翼新城核心區,打造“安平古鎮·海絲名城”。

主要發展目標是:“十四五”期間,爭取到202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在全國、全省前列。城鎮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力得到較大提升,成為集產業基地、交通樞紐、文化旅游和生態文明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現代鎮級小城市。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始終把“晉江經驗”作為行動指南和制勝法寶,堅持與時俱進,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聚焦產業轉型攻堅,打造產業重鎮。緊抓實體經濟不放松,立足安海產業優勢,大抓科技創新,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技改投入,加快數字化賦能,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升級。完善智能裝備產業園安海基地、中小企業創業園配套,籌建機械基礎加工產業園,快速集聚一批精密鑄造、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高端項目,積極搶灘新基建新經濟,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力爭到2025年,打造1個超300億、2個超200億產業集群。

——聚焦城鎮品質提升,打造節點強鎮。立足安海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廈漳泉城市聯盟發展,重點統籌古鎮文化保護開發利用,穩步推進綜合提升,強化活力營造。重點完善新區城鎮功能,向北主動對接中心市區和世紀大道創新活力走廊建設,向南主動融入泉州南翼新城核心區建設,對接廈門以及翔安機場輻射,打造“沿海城鎮發展帶”與“廈漳泉發展軸”上的節點強鎮、臨廈對臺的橋頭堡。

——聚焦品牌以文塑城,打造文教高地。持續挖掘安海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涵養時代人文精神,凝聚安海人共建美好家園的精神力量。做強元宵、端午、中秋“三大節慶”品牌,保護、挖掘、弘揚龍山寺、安平橋、朱子、鄭成功和安平商人等“五個文化”,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大力發揮文化優勢、鄉村優勢、生態優勢,串聯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完善“吃住行、游購樂”全鏈條旅游業態,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樣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保障教育投入,支持中小學校擴容改建,整合提升教育水平,發揮名師效應,提高教育質量。

——聚焦群眾美好生活,打造幸福之城。深化基層治理創新,實施促進居民增收行動計劃,健全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創造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提供更加多元的養老保障,擦亮更高顏值的生態環境,建設更加安全的社會環境,讓群眾的美好生活更有溫度,更有品質,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編組

策劃:記者_方錦樅 錢健銘 張志耐

執行:記者_張志耐 秦越

通訊員_顏海林 蔡連升 陳鈞 文圖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滿滿干貨(海安市防疫)海安春節防疫政策,(圖15)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