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可以?(紫砂壺有價值嗎)紫砂壺為什么價格差距那么大,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知乎: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位外地茶友提到,他撿漏了一把二手紫砂壺。
這一聽就知道背后有不少故事,于是請他細細說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
他在當地認識有位熟人,開茶葉店的,以前經常去那喝茶。
一來二去,就認識了那家店的老板。
前陣子,他路過那里,準備進去喝茶時,卻發現老板在搬店。
問了才知道,原來這兩三年受大環境影響,生意不好做。
那家經常光顧的茶葉店,因為資金周轉問題,經營不下去了。
于是,茶掌柜只能忍痛轉租出去。

打了招呼后,茶掌柜順勢提起,他那里還留有不少茶具,有沒有興趣看看?
反正都是要轉手的,想著相識一場,感興趣的話可以優惠打包帶走。
偏巧,茶友是位茶具控,經常買茶具。
聽完茶掌柜的提議,就上樓看了看。
然后發現一把造型蠻古樸的紫砂壺。
據介紹,這是二十多年前的老壺,泥料絕對正宗沒摻假。
當年買入手時,就已經要到上千元。
現在打折清倉,算給你友情價,給個兩百塊意思一下就能帶走。
還有這等好事?這完全是走運撿漏啊!
于是,茶友爽快地轉錢后,就打包帶走了。

《2》
拿回家后,再里外檢查一遍。
發現這把二手老壺的年頭雖久,但好歹也沒磕著碰著,保存狀態十分完整。
除了有些灰塵和茶垢外,折舊痕跡不明顯。
整體的設計,看著蠻規矩的。
器形類似“掇只壺”,比較圓潤,據說是半手工拉坯。
壺把和壺嘴設計有竹節紋,壺身正面手刻“清風”二字。
結合起來,剛好是竹林清風的寓意,觀賞性不錯。

另外,從實用角度看。
特意上手試了試握感,還不錯。
不輕不重,蠻順手的。
往空壺里加入清水,再提壺出湯。
論出水,也算順暢利落,沒有出現斷斷續續的水柱。
而是非常利落地流出,不拖泥帶水。
但可惜,這把壺因為閑置太久,看起來太臟了。
壺蓋上結了一層蜘蛛網,灰蒙蒙的。
壺嘴內壁有著厚厚的,顏色黑褐的陳垢。

打開壺蓋往里看去,到處都是衛生死角。
低頭往里聞去,還有股說不上來的怪味和悶味。
這類似發霉的泥土味,著實不好聞!
看到這,就知道這把壺清洗起來,絕對是大工程。
不過,問題來了。
這把壺的年頭已經不低,超過二十年。
要是直接買專門的茶垢清洗劑,將其里外洗凈,又會影響它的古舊氣質。
但是不洗吧,這把壺這么臟,怎么用!

難不成,這把撿漏回來的二手壺,只能擺著當裝飾品?
聊到最后,那位茶友拋出來一連串難題。
你說,這把200塊撿漏回來的二手紫砂壺,到底值不值?
茶葉圈子里,這種老壺有沒有升值空間?
如果收藏幾年再轉手能小賺一筆,那么現在就不洗了,直接保留原狀。
要是沒有升值可能,這樣的二手壺用來泡茶,適合泡什么茶?
呃,呃,呃。
這些問題在三言兩語間,還真是說不清,且來逐一細說。

《3》
這把200塊撿漏回來的二手壺,值不值?
不好說,水很深。
隔著屏幕,也很難看出它的泥料真假。
至于90年代末老壺、半手工拉坯等一面之詞能否聽信?
這就涉及到信任度問題了。
對外行人來說,很難一次性摸清這把壺的真實底細。
說到底,這把壺值不值買,關鍵看眼緣。

自己信得過,就買。
信不過,看不上,就別入手。
如果已經買入手,那就沒必要糾結值不值了。
畢竟,買這樣低價處理的二手壺,屬于一錘子買賣。
一口價,不退不換,沒有售后服務。
這時,再去糾結它買值了?還是買虧了?
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沒有必要。
既然合自己的眼緣,暫且先收著吧。

《4》
紫砂壺的老壺,有沒有升值空間?
還是那句話,水很深。
普通茶客不建議趟這趟渾水。
向身邊的老茶客,打聽了基礎情況。
什么是老壺?
據說有一定時期特有砂料及造型風格的壺,稱之為老壺。
那老壺有升值空間嗎?
A朋友,他沒買過,一般要買就買新壺,買回來泡茶的,誰愿意要二手貨。
B朋友,聽過個別絕版老壺炒作的小道消息,據說拍賣價很高,但對泥料和工藝要求很高,得看壺底落款,最好來源可溯,屬于名師制品,才有收藏空間,普貨的話,隨便買來玩玩還行。

C朋友,他已經好久沒買紫砂壺了,早幾年買在家里的紫砂壺也統統“落灰”。有好幾個當時買入手時,也要大幾千,品相不錯。如果現在有人要,出價兩三百他也愿意讓人打包帶走,因為他已經過了新鮮勁,現在完全是雞肋、閑置、用不著,看著有點心煩……
問了一圈下來,沒有找到答案。
依個人之見,買茶具的首要出發點,離不開實用。
至于收藏升值等,十有八九不現實。
那些紫砂老壺收藏升值的茶圈秘聞,大多可信度不高。
尤其是以低價買入手的二手老壺,如果它的價值不菲,升值空間高。
那它肯定一早就被懂行的人收走了。
哪里能留到現在,明珠蒙塵,變成這副塵滿面、鬢如霜的模樣?

《5》
二手紫砂壺,還適合泡茶嗎?
不建議用。
我們要明確一點,在圈內,紫砂壺老壺已經慢慢脫離“實用器”的范疇。
而是屬于純粹的工藝美術品。
或者說,帶有一定“古董”的性質。
那些愛玩壺的人,肯定是以玩壺為重,而不考慮泡茶。
另外,從那把二手紫砂壺的表現看,它的衛生情況堪憂。
眾所周知,紫砂壺的泥料特別之處,在于雙氣孔結構。
具有吸附性,會吸附茶香和茶味。
據網上鋪天蓋地的資料介紹,一把用久后的紫砂壺,可以做到不放茶,單放清水,也能擁有茶香。
但現實顯然不是如此。
這把使用痕跡明顯的陳年老壺,已經發出濃重雜味。
倒入清水進去,泡出來的是濃濃怪味,而非茶香!
這樣的“臟臟壺”,哪怕是買入專門的茶垢清洗劑去里外洗凈,未必能確保100%穩妥。
萬一在洗去茶垢的同時,紫砂壺內部吸附進了這些清洗劑的氣味,豈不是得不償失?
要知道,清洗劑之類的東西,可是化學品。
一旦留有殘留,再用這把壺泡茶,那就太冒險了!
萬一沒洗干凈,里面的茶垢、陳垢、霉菌等,落入到茶湯里面。
導致茶湯變味不說,還會增加健康隱患。
不論從哪方面看,都不省心。
穩妥起見,選陶瓷茶具不是更安心?
市面上的茶具選擇這么多,琳瑯滿目,豐富多彩,任君所選。
又何必冒著風險,用這樣根本不衛生的二手壺?!
《6》
論泡茶,更推薦大家用白瓷蓋碗。
白瓷材質看似普普通通,但卻百搭實用。
釉面光潔又細膩,不易殘留茶漬茶垢。
即便閑置多年,簡單用清水,也能沖洗干凈。
稍加擦拭,便能恢復光潔如新的好狀態。
用陶瓷茶具泡茶,性價比高不說,還能更加省心、安心。
不用再擔心吸香、串味、專壺專用影響。
再加上,蓋碗比茶壺的出湯更快、更利落。
茶壺泡茶,不論壺嘴寬窄,一律是柱狀式出湯。
而蓋碗泡茶,合蓋開口能自由調整。
茶湯倒出時,呈現瀑布狀,直瀉而下。
論出湯速度,蓋碗更快,更好,更利于瀝干。
買茶具時,從實用角度出發,二手茶壺不建議盲目入手。
畢竟,本著撿漏心態去挑舊貨,踩坑交學費的幾率實在太高!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